新生儿肠扭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案故事小儿伤暑生命危,仲淳妙手乾坤 [复制链接]

1#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103/4753196.html
新来的朋友,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快速“添加”本
  我个人认为,人体内部更为重要的是“肾、肝、胃”。胃功能为五脏六腑之首,因为它是供给五脏六腑原料和力量之本。这是人体最有生命力的第一大关。胃如北斗,脏如群星,胃无生机,肝肾衰,肾气不足心气乱,肝胃不和肺先淫,肝阴失调脾阳虚。
  人体内部除了胃为首外,肝、肾极为脆弱,肝肾不和肺先淫,很多疾病是因肝肾不和引起。所以我们治病之本还在胃。不论你治哪一部分,还得从胃功能输入。
  我要治肾病综合症,首先是调和胃气,让胃功能成为帮手。肾病综合症诚然不一定因胃而引起,但是因肾久寒久湿,故而湿寒连患肝、脾、肺,我把这种病叫肾风湿。要想除掉肾肝肺的寒湿,首先是让胃出现生机、活力。胃气正,五脏新,胃气乱,五脏患,每一脏腑都与胃紧密联系着。
  治肾病综合症是以渗湿利水为主,必须使用保肝、补肾的利水手法。诚然,渗湿利水也是一种健肾、健肝的方法。可是,我日常用的药中,有不少对肝、肾有着破损作用,此时要特别注意。在我院治疗的肝肾之病患者,很多是因吃药、打针留下的灾难,其次是生活起居没有节度或传染造成的。
  要想攻洽心脏,首先也得调胃,治其肾。胃气壮,肾气旺,肾气旺,心气新,气新血畅,心舒肺清。气不壮,血无力,心脏故而易闭。西医用手术的方法割去旧病,换新肉。我用的是狠造气血、猛攻心的手法。所以,心脏病在我手中可以轻而易举地治愈。
  假如只有理论,没有结果,也不是成功的。在医学上,人命关天,健康与生命操纵在我们医生手中,所以理论一定要在实践与成功中建立起来。治五脏的病,我最怕把胃治不好,胃能痊愈,五脏病清。许多医生认为有不少病是独立的,与胃有关系的病不多,其实很多病都是因肠胃引起的,特别是肝、脾、肾、肠病大多数都是因胃而引起的。
  古人也讲气虚血缓之理,心脏供气血不足而产生病变。道理是对的,特别是尖瓣关闭,心脏下叶缺血,窦性型心律不齐,都是因肾气不力,燥火所致,胃气不正,心气不齐所造成。特别是心脏下叶缺血,必须采取治胃病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又快又好。
  我使用的仍然是医气结合,先用自然元气调合五脏之气,再下药狠造真气(胃之正气)。我的用药是:花粉,麦冬,麻*,*七,白术,白芍,防风,鸭胆子,苍耳子,葛根,牛夕,海金沙,茯苓,朴硝,风鸣霍,潘子,罗男。对于尖瓣、三尖瓣关闭,我用药是:知母,延胡,柴胡,葛根,辛乙,桔梗,良姜,山豆根,元明粉,射干,冰片,菖,蒲,天雄,竹七,山楂,山药,附片,半下,粉虫,臭油,灵虫,化石,七栖。第二次药是:板兰根,连翘,冰片,射干,马勃,苡仁,土鳖,伸筋草,骨碎补,续断,红花,元明粉,紫苏,川芎,羌活,鸭胆子。
  我用的每剂药中都有除寒补气药,只是补气的药和方法有很多地方是与古人相对的。因为万病都从寒中起,每剂药都应有除寒的药;万病都从气中生,每一剂药中都有补气的药;万病都从情绪来,每一剂药都有安神的药,只是安神的药又恰恰和古人相反。
  千万要搞懂,心脏之病不可能用养心、安心之类的药物和方法彻底解决问题。安、养、保、温、柔的方法,也只能起着安、养的暂时调解作用,根本不可能把大气、正气造起来,不可能使内气焕然一新。要使人体内外能焕然一新,必须要一次大革命,很大的造、洗、换。没有这样的把握,先天性的疾病是治不好的。
  三年里我治愈了先天性残疾人。第一个治愈的是*和静县鱼尔沟的蒙族小孩布鲁格,7岁,瘫、软、聋、哑、瞎。第二个是*阿克苏地区粮棉公司的维族姑娘马木提买木提,14岁,大眼睛,歪脖子,她患的是人不能治的病,父母有几次把孩子扔掉了,心软了又把她捡起来。第三个是*伊宁市巴颜代乡四队的16岁小姑娘马艳,先天性残疾。马艳的病我只用了10天时间,这是医生没预料到的事。她原是一个很丑陋的站娘,病好后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了。第四位是*伊犁地区新源县奶牛场的程*,男,14岁,他是先天性聋哑残,大脑畸形,痴呆,通过49天的治疗痊愈。仅甘肃省饮马实业公司就有王吉等五名先天性病患者治愈了,治弱智患者在我这更不用说了。
  在治疗过程中,各种顽症、不治之症都是大同小异。必须改革更新医疗办法。所以万病主治胃,胃为五脏六腑之首。就拿古人治心脏病、治肾病、治五脏之药物配方来说,治心脏病的药物大部分是治胃的药,如云苓、*七、龙胆草、白术、百合、大枣、枣皮、柏仁、砂仁、枣仁等等。治肾病的药仍然是以治胃药为主,补阴、壮阳的药多与胃药有关,如茯苓、*参、熟地、玉竹、当归、车前草、夏枯草、金银花、伸手、枳壳、老君须、茜草、四季绿、月青、肖李等等。
  治心脏病的药:远志、生地、麦冬、朱砂、茯神、丹参、桂圆等等也与治胃有关系。--------治疗五脏的药都与胃药有关,可以说占绝大多数。古人特别在治肝、治肺上多以胃药为主。治五脏的药多半是治胃的药。治肝上的用药,还是我治胃病的主要用药:生地、女贞子、龟板、钩藤、天麻、*柏、*芩、珍珠母、旱莲草等等。
  在人体内部,肝郁、脾虚、肺寒、肾衰,都会导致体弱、疲倦、饮食不节等现象。肝脾之病多因胃炎、溃疡、肠炎导致。心衰、肺虚多因胃病所致。所以五脏诸症因胃致之者甚多。
  事实证明体内之病常从胃上起,外因所致的病常从肺上起,胃肺为人病之首。人体五脏六腑生病,一般都因胃而产生,心、肝、胆、脾、肾、肠、肺生病都从胃上起,应在胃的根本上找原因。比如,肝病不能吃燥阳之类,肾病不能吃盐味过重,肝胆有病不能多吃油食,脾胰有病不能吃咸和甘凉之类的东西。除五脏六腑疾病之外,还有很多疾病是因生活引起,如高血压、动脉血管硬化、脑血栓、脑溢血、脂肪肝、胆囊萎缩、胆结石、血管瘤、乳腺增生、皮肤病等等都因饮食所致。
  人体除了胃是生病、入病之口外,还有肺也容易感染,它是接收外因生病的机体之一。人体内肺、肝、肾是很脆弱的,是生病之根,它们不是那么有抵抗力。本来受病首先是胃,可是胃还没病,肝、肺、心、肾反而生病了。
  人体胃功能受寒湿是不容易的,肺就不同了,肺很容易受寒、受凉,很容易被外界有害气体袭击而引入病因。胃对各器官和功能产生的病类有炙、热、燥、火、*,胃热肝热,胃热脾热,胃热肠热,胃热肾热,胃热血热等等。肺对脏腑新产生的病类又不同,如肺寒肾寒、肺寒胃寒、肺寒肝郁等等。
  肺的病因来自外在,如风寒、虚寒、凉寒、暑热、湿热、温寒,胃的病因绝大多数是内热、内火所产生的*炎结瘀。因肺产生的病易治,由胃产生的病顽治,胃因造成的病为实,肺因造成的病为虚。
  由此,人体内部“虚实”、“阴阳”二性也就正确地分开了,清楚实际地形成了类别,不然的话,人身体内部阴阳就成了谜。这就是胃阳、肺阴,虚为阴,实为阳,阴阳在人体正确就位。
  大自然的阴阳就不一样了;我把人体阴阳二气叫“生死,死气”,它与人体内在的阴阳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有同样的依据。但是,大气的变幻是无穷的,它比人体的阴阳变幻复杂得多。虽然人体阴阳与大自然相生相合,但是它们的距离、差异仍然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大气与人体混为一谈。
  《内经》对阴阳谈得很清楚:“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千变万化就是一阴一阳,千变万化就是一浓一淡,这是关键的关键。虚为阴,实为阳,肝病为虚,为什么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气管炎又属于实症呢?它们属于虚实之症,肺结核没有五脏之炎、热、湿、温,单一的外寒是构不成的。它主要是能量过盛,结聚成形。
  支气管炎绝大多数产生于先天性素质,由生理现象构成,后天性形成的不多,因为寒、湿、热患肺,寒热同结而形成的患者是极少数的。支气管扩张则是后天性形成的为多,这种病都是虚实结合之因,肾肺相克,寒热久患,虚寒往来而形成的疾病。(以上文章非我原创,转载论坛,抛砖引玉,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敬请添加我的5个

分享 转发
TOP
2#

心身功课·康养身心▲

(点击加入“心身新生”)

小儿伤暑生命危,仲淳妙手乾坤回

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高存之次郎,童时,夏月身热十昼夜,止饮白汤。诸医汗之不解,以麻仁丸下之,热如故。皇急中,仲淳忽至,诊曰:“此伤暑也,白虎汤是其本方”。因误汗、下,虚甚,加人参三钱。一剂微汗、瞑眩,少顷热解。更疏一方,防其疟、痢,仍用人参二钱,兼健脾、清暑、导滞之剂。未几疟作,如方饮之,疟止痢又作。存之不得已,于生脉散中加益元散饮之。儿尪羸甚,诸医曰:“数日后死矣!”举家惶急,禳祷纷纭。仲淳复自松陵来,存之语之故。仲淳曰:“生脉、益元散得之矣!”不诊而谛视儿,问糜甘否?曰:“甘。”大呼曰:“病去矣!”存之且喜且讶:“儿旦夕虞不保,兄言何易也?”仲淳曰:“视儿目光炯炯,且饮食味甘,是精神已旺,胃气转矣!”寻果脱然起。

高存之的二儿子,小时候,有一年夏天,发烧连续十天十夜,饭食不进,只喝开水,病情危急。高存之请了许多医生来治疗,先是采用发汗的方法,体温没降下来,然后又服用麻仁丸泻下,发热如故。正在一家人惊慌失措如热锅上的蚂蚁之时,缪仲淳忽然来了。缪仲淳诊断后说:“这是伤暑证,白虎汤是这个病的基本方”。因为前面医生误用了汗法、下汗耗伤了元阳元阴,再加上十余日发烧不食,患者身体就十分虚弱了。于是,缪仲淳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入人参三钱。一剂药服下,患者微微汗出,头晕目眩,不一会儿热就解了。于是,缪仲淳又开了一个方子,是预备着防治疟疾和痢疾的发作,方中仍用人参二钱,兼用健脾、清暑、导滞的药。果然,没过几天,患者就开始疟疾发作,于是赶快给他喝了缪仲淳预备的这个方子,疟疾的病证被控制住了。疟疾刚好,痢疾又来了,高存之实在没有办法,就自拟了生脉散加益元散的药方给他喝。小患者身体极度消瘦,十分虚弱,一班子医生见了都说“过不了几天啦!”于是,全家人又开始惊恐慌乱起来,不停的祭神祷告,祈求能消除这场病灾。这时候,缪仲淳又一次来了,这次他从松陵来,高存之告诉了整个过程。缪仲淳说:“生脉散、益元散用的不错啊!”。说完也不开诊,他径直去看小患者吃饭。小患者正在喝粥,缪仲淳就问他粥香好喝吗?小患者说:“好喝”。缪仲淳就大声说:“病好啦!”高存之听了心中很高兴,同时也很惊讶,就问:“我们正担心他旦夕不保啊,兄长的话听上去好像很轻松?”缪仲淳说:“我看了,你儿子目光炯炯,胃口正开,吃的香甜。这是精神已旺、胃气来复的征象!”果然,正如缪仲淳所言,小患者很快就康复了。

1、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江苏常熟人,明代医家,著有《本草经疏》、《本草单方》、《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等。

2、《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共4卷。明·缪希雍撰。初名《先醒斋笔记》,由丁元荐搜集缪氏临证所用诸方刊行于世,后经缪氏本人增订而改用今名。刊于明天启二年()。该书前3卷论病症,后1卷论药物,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反映了缪氏的主要学术观点和丰富临证经验。

3、高存之,即高攀龙,字存之,明代大儒,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东林*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

4、汗法、下法:中医常用治法。汗法是通过一些辛散药物来振奋阳气,使病汗出而解,主要针对表证。下法是通过一些通腑泻下的药物来排除邪浊,使邪去而正安,主要针对里证。

5、麻仁丸:由麻子仁、芍药、枳实、大*、厚朴、杏仁等组成。功能润肠滋燥,缓解大便。见《伤寒论》卷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6、白虎汤:由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等组成。功能清热生津。见《伤寒论》卷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七。

7、瞑眩:头晕目眩。古书讲“药不瞑眩,厥疾弗疗”,其意为服药后,若人体没有明显的反应,则疾病难以被治愈。

8、疟疾和痢疾。这里的疟疾,主要是指寒热往来发作的病证;这里的痢疾,主要是指腹泻的病证。这两种病证的病因当为暑湿困扰肠胃。

9、生脉散:又称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等组成。功能益气敛汗,养阴生津。见金·李杲《内外伤辩惑论》卷中。

10、益元散:即六一散。由滑石、甘草组成。治一切热症。见金·刘完素《*帝素问宣明方论》卷十。

本案中,小患者患了暑热证。暑热证是一种外热干扰内阳的病证,极易耗散元气,若加上治不得法,比如本案中的汗法、泻法,就会导致虚阳外脱的危候。本案中,缪仲淳力挽狂澜,扶危木于即倾,采用人参白虎汤,培元固本、解热生津,使暑热得解。但是,由于失治和误治,小患者的元阴元阳已经严重受伤。对于随后节气将至的暑湿,小患者将无力耐受。为此,缪仲淳预先准备了健脾培中、清暑解热、化湿导滞的药方,以应对疟疾和痢疾。小患者的父亲高存之,也是一位略晓医理的大儒,运用了益气培本、清暑利湿的生脉散加益元散,十分对证。于是,小患者得以元阳内固,胃气渐复,病去而正安。

本案虽有失治误治,但缪仲淳和高存之的药方在关键时刻,存正祛邪,使病势扭转,正所谓“大病十去其六”、“宁失其药,勿失其势”。

--END--

作者:和风清阳、李磊

图案:来自网络

和风清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