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症监护室的双胞胎男婴
8月1日上午,林欢和丈夫从四川德阳坐动车赶到医院新生儿科,这是林欢第4次隔着电子屏幕“看”双胞胎儿子。
7月7日,仅在妈妈肚子里待了7个月的双胞胎儿子极早产,一出生就因为呼吸暂停、新生儿肺炎等多种症状,住进了ICU,34岁的林欢,甚至没有机会抱一抱、摸一摸自己的儿子。
两个儿子出生25天,就在ICU住了25天,医药费已经用了23万元,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费用。目前,双胞胎在筹款平台仅筹到4万余元。
28周+3天
双胞胎儿子提前两个月出生体重仅2斤多
林欢今年34岁,和丈夫结婚六七年,一直没有孩子。一年多前,夫妻俩尝试辅助生殖技术,终于成功怀孕,而且是一对双胞胎。那时候全家人都很高兴,林欢告诉红星新闻,原本孩子的预产期是在9月,可7月4日晚上,在中江县娘家的林欢突然感觉不适,羊水破裂,医院后,因比预产期早了2个月,情况危急,医生建医院。
7月5日中午,林欢医院。“本来是想保胎,尽量多待一天肯定更好。”林欢说,但在7月7日,两个孩子还是“迫不及待”地出生了。“老大出来的时候,医生都没让我看。”林欢猜测医生可能是担心孩子太小,自己接受不了。老二出生时,林欢偷偷地歪着头,医护人员路过身边时,看到了小儿子两三秒钟。
↑在重症监护室的双胞胎男婴。
但林欢和*强来不及享受初为人父母的高兴,就被一连串的通知“打懵”了。两个儿子体重分别仅2.1斤、2.3斤,都属于极早产儿,刚刚出生就都出现了呼吸暂停,呼吸窘迫,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病理性*疸……
“看到开头的电话,他就晓得,娃娃又不好了。”林欢说,自己刚刚生产完,都是丈夫跑前跑后,负责孩子转院区、治疗,医院打来的电话,又担心、又难过。
每周四一次探视
本该坐月子的妈妈一次也不想错过
一出生,两兄弟就被送进了新生儿ICU,林欢还不曾抱过、摸过儿子。
每周四,是医院的探视时间,尽管新生儿ICU严格的无菌环境,只能通过电子屏幕看一看视频里的孩子,原本应该在家坐月子的林欢也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虽然也看不到,但是听医生说下情况也好嘛。”
↑林华的丈夫(右三)在重症监护室咨询探视的时间。
每周四,林欢医院,早上9点多出门,10点多能到成都,11医院排队,顺利的话,12点前能“见”到孩子,人多的话,就得到下午了。
↑双胞胎早产儿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林欢只能在手机上看下儿子的图片。
更多的时间,林欢和*强只能看着手机里护士帮忙拍的孩子照片,一遍遍地摩挲,望着。“医院没打电话,就说明情况还比较好。”林欢说。
“前几次孩子基本上都是睡着的,只有一次从在显示屏上看到弟弟那个手和脚都在扑腾,举得多高。”林欢说着,脸上难得有了笑容。林欢说,其实医生说病情,自己并不能听得懂太多专业词汇,只能多问两句,孩子吃得多不多,睡得好不好?上一回来探视的时候,两兄弟都能吃下15ml、13ml的母乳了,哥哥也脱离呼吸机。
8月1日探视,医生告诉林欢,老大的体重长到了2.9斤,老二的体重增加到了3.4斤。下一步,会根据情况取掉老二的呼吸机,实现自主呼吸。“今天好高兴呀。”林欢说,听到两个孩子好转的消息,悬着的心总算能稍微放一放。
20多天已花费20多万
“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带孩子回家”
孩子有所好转,担心可以暂时缓一缓,但另一个压在心头的沉重石头,却怎么也缓不了。
“我刚去查了下,已经用了23万医药费了。”*强说,8月1日,孩子就入院25天了,差不多每天近1万的费用,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压力。“他平时就在工地上打工,我有了孩子之后也辞职了。”林欢告诉红星新闻,为了要孩子,夫妻俩四处求医,加上一年多前做试管手术,就已经将积蓄花得差不多了。现在孩子的医药费,大部分都是从亲戚朋友那儿借来的。
↑病情证明。
“现在已经在办贷款了,但是我们是农村户口,只能贷款三万左右。”林欢说,夫妻俩无奈在网络筹款求助,但效果并不明显,只筹到4万多元,而按照现在孩子的情况至少还需要再ICU住20多天,资金缺口比较大。
8月1日,*强把孩子的户口本带了过来,已经给两个儿子取好了名字,一个叫逸淳,一个叫逸泽。*强说,如果现在凑不齐医药费,医院打欠条,夫妻俩还年轻,肯定能还上,“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带他们俩回家。”
红星新闻记者于遵素实习生向姗摄影记者王红强
编辑陈艳妮
筹款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