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刘迅
通讯员吕惠宋蒙
体重不足3.5公斤,供血通道仅头发丝粗细,心脏面临“停摆”……医院专家突破低龄、低体重新生儿手术的难题,为出生8天的宝宝进行杂交手术,扩开了狭窄的肺动脉瓣。12月8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经过20多天的恢复治疗,宝宝在闯过多道生死关卡后,于近日顺利出院。
新生儿供血通道仅头发丝大小
10月23日,汐汐(化名)在一家人的期盼中呱呱坠地,然而父母却收到了病危垂危的通知,宝宝呼吸急促、全身发紫,被确诊为重度肺动脉瓣狭窄。10月24日,出生仅一天的汐汐被紧急转运至医院,由于严重缺氧,医护人员紧急进行了气管插管。
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是婴幼儿早期一种非常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意味着连接右心室和肺部的重要通道被阻断了,血液无法从右心室流到肺部,患儿往往在出生后便会出现缺氧症状,若不及时手术,大部分重症患儿在新生儿期便会夭折。然而,刚出生的宝宝心脏血管纤细、脆弱,再加上新生儿的肺血管阻力仍处在“高位”,如果选择马上手术,预后效果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检查中,医生发现了一丝希望。医院先心病中心沈群山主任表示,宝宝的动脉导管仍保持开放,能把部分主动脉内的血引入肺动脉,保证一定的肺部供血,但这条仅2毫米的“生命线”随时可能关闭,那将严重危及生命。对汐汐来说,当务之急是先用药保住这条“生命线”,待病情稳定,宝宝的耐受力提高后再做手术。
就在汐汐等待手术的同时,另一名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新生儿乐乐(化名),也在该院等待救治。由于供血严重不足,一场哭闹都可能夺去他的生命。
亚心专家团队在手术中
“杂交手术”破解低龄、低体重难题
新生儿宝宝的体重不足3.5公斤,无论是心脏外科手术还是介入手术,都面临着诸多问题。经过反复讨论研究,专家团队决定采用内外科专家联手,实施杂交手术,扩开宝宝狭窄的“心门”。
“内外科杂交手术全程在心脏保持自然跳动的状态下进行,对患儿伤害最小,但相应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也更高。”医院心外科金晶主任表示,医生要在如小核桃般大小的心脏上动手术,精细程度堪比针尖刻字,稍有差池,都可能危及生命;此外,球囊扩张也必须恰到好处,扩张过度可能会导致瓣膜严重返流,甚至加重心衰,而扩张不够,又解决不了问题。
11月1日,住院一周的汐汐各项身体指标趋于稳定,迎来了最佳的手术时机。金晶、沈群山两位专家联手,并和团队配合默契,不到2个小时就顺利完成手术。值得一提的是,手术当天汐汐出生仅8天,医院先心病内外科杂交手术的最低年龄纪录。
在儿童监护室分别治疗了20天后,汐汐转回普通病房,并于近日康复出院。与此同时,乐乐(化名)也在该院顺利完成了手术。
(图片由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