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扭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2岁幼童胀气呕吐,送医不到一天身亡孩子父亲心痛至极
TUhjnbcbe - 2025/7/30 10:18:00

小孩子肚子胀,吐了几口奶,大人还以为是吃多了,或者着凉了。可谁会想到,这样一个看似不严重的情况,最后竟然要了命?

一个孩子,医院,不到一天,抱出来的时候却已经没了呼吸。到底是病情太凶,还是救治出了问题?有人说,是医生的责任,也有人说,是疾病太罕见。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孩子生病,能不能拖?胀气呕吐,是不是小问题?什么信号必须立刻就医?这些问题,不止一个家庭在问。今天,我们不为争论谁对谁错,而是想搞清楚一个事:如何看懂孩子身体发出的“警报”,别再让悲剧重演。

门诊时遇到过一个类似的宝宝,1岁半,妈妈说孩子这几天总说“肚子痛”,还不爱吃饭,吐过两次,但精神还算可以。

看着也不像大病。可摸肚子时发现,右下腹有点硬,而且宝宝一碰就哭。拍片后发现,是肠套叠。这是种典型的“小儿急腹症”,不是说吓唬人,拖一两个小时都可能肠子坏死。

肠套叠,说白了就是肠子的一部分像望远镜一样套进了另一段肠子里,就像袜子脱了一半卡住了脚踝,血流不畅,肠壁肿胀,时间一长就坏死穿孔。

孩子的肚子小,肠子窄,出事比大人快得多。早期可能就只是吐点东西、肚子胀、没精神,但真拖下去,能要命。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吐了,还会以为是胃肠型感冒,尤其是有发烧的时候,就更容易混淆。

但肠套叠吐出来的,不是普通的奶水或者食物,是带点绿色的胆汁样呕吐物,甚至后期会有果酱样大便,也就是带血的黏液。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不对劲。

千万别小看腹胀这个信号。小孩子不像大人,不能清楚表达“我痛在哪里”“有多严重”。他们的“语言”就是哭闹、拒食、呕吐、发烧。

有时一开始还挺精神,但这不代表病轻。有些疾病,比如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刚开始就是胀气和呕吐,一旦拖延,发展快得惊人。

家长的一个“再等等看看”,有时就是耽误治疗的黄金时间。在医学上,有个词叫“急腹症”,意思就是腹部出现急性、严重的病变,必须紧急处理,不然出人命。

儿童的急腹症,常见的有阑尾炎、肠套叠、肠扭转、腹膜炎等,症状可能不典型,但发展极快。

有家长会说,医院,医生也没检查出来,那该怎么办?其实,医生判断疾病,一靠症状,二靠查体,三靠辅助检查。

有时候早期症状太轻,拍片也看不清楚,就容易误诊。尤其是肠套叠和早期阑尾炎,在影像上可能不明显,这时候就更考验经验和警觉性。

也正因如此,观察病情变化比一时诊断更重要。如果医生说可以回家观察,家长回去后一定要注意:有没有持续呕吐?

腹胀有没有加重?精神有没有变差?有没有发烧、抽搐、嗜睡?这些信号一出现,医院复诊,不能拖。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孩子的胀气问题。有些家长觉得只是肠道不舒服,吃点益生菌,揉揉肚子就好了。

确实,肠胀气在婴幼儿中很常见,很多是功能性的,比如吃奶太急、哭闹时吞气、肠道菌群紊乱等。但如果胀得厉害,鼓得像个小皮球,孩子又不排气、不排便,或者呕吐频繁,那就不是单纯的胀气。

为什么有些病发展那么快?因为孩子身体小,储备少,免疫力弱,代谢快。比如肠子一坏死,毒素就可能迅速进入血液,引发感染性休克,血压下降,器官衰竭。

一个成年人可能还能撑几小时,但孩子撑不了,甚至几十分钟内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变化。

再说一个大家不太重视的细节:孩子发烧后突然退烧,但精神反而更差了。有些人以为退烧就是病好了,其实有时候恰恰是病情加重的信号,比如感染扩散、败血症等。小孩不像大人,能扛,也不懂表达,一旦出现精神萎靡、眼神呆滞、反应迟钝,就要高度警惕。

药物使用方面也要特别小心。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吐,就给止吐药,或者用点“助消化”的药,但如果是肠梗阻类疾病,这些药反而可能掩盖症状,耽误诊断,甚至加重病情。

就像水管堵了,你还往里猛冲水,后果可想而知。

再说回开头的那个悲剧。孩子送医时已经出现呕吐、腹胀,医生的诊疗是否规范,目前还在调查,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疾病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对于这种急腹症,越早发现、越早处理,结局就可能完全不同。

很多时候不是医生不专业,而是病情太凶险,变化太快。但这也提醒我们:当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腹胀、发热时,不要轻视,不要拖延,就算一次没查出来,也不能放松警惕。复诊、观察、沟通,缺一不可。

家里有人带娃的,一定要记住一个原则:孩子的病情“宁可高估,不可低估”。尤其是涉及腹部的症状,早就医比早吃药更重要。医生再厉害,也需要时间和线索来判断病情,家长的观察和配合就是最关键的“第一环”。

如果孩子突然不吃东西、精神差、哭闹不止、腹部鼓胀、有胆汁样呕吐、果酱样大便,这些都不是“感冒”“积食”能解释的,必须马上就医。别因为孩子面色还红润,就以为没事,很多重症前期都“看起来还挺精神”。

总结一下,不是所有呕吐都是小病,不是所有腹胀都能揉揉就好。小儿急腹症看似罕见,但并不少见,关键在于识别信号、及时处理。希望每一个孩子的哭闹,都能被认真对待;每一个家庭的焦虑,都能被温柔以待。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2岁幼童胀气呕吐,送医不到一天身亡孩子父亲心痛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