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又一个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情节比电影《药神》还要残酷的真实故事。
年的一个晚上,我值二线班,一线值班医生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汇报说病区有个紧急情况:因腹腔肿瘤住院的患者、47岁的洪先生(化名)出现了难以忍耐的剧烈腹痛。我们随即赶往病室,才出办公室的门,正遇到匆匆跑来的值班护士,说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病人腹痛更加严重了。
进入病室,病床上的患者正因剧烈的腹痛而烦躁不安,安抚病人稍加稳定、以配合查体,学医这么多年来,视、触、叩、听这腹部查体四大基本功的训练立刻显现出了作用:腹部触诊有一种似有似无的不典型肌紧张,多年临床工作磨练出来的这种触觉反馈立刻提醒自己,病人情况不妙。
我判断:高度考虑是由于肿瘤在腹腔内位置变动、导致了肠扭转,继续发展甚至有可能出现肠坏死、肿瘤坏死破裂的危险情况,患者病情危急,为尽可能避免出现更危险的后果,需要争分夺秒、立刻急诊手术。
回到办公室,查看患者入院后的CT检查,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CT显示腹腔肿瘤(*箭头)
CT显示肿瘤蒂部出现扭转(*箭头)
由于这位患者不是我们治疗组所管的病人,在积极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紧急与患者的主管医生联系,主管医生回复:由值班医生决定治疗方案,于是,赶紧又向科室领导汇报、并征得领导批准,进行急诊手术,术中见:小肠中段有直径约15cm的肿瘤、导致小肠扭转,术中考虑肿瘤是小肠间质瘤。
由于手术及时,未出现肠坏死、肿瘤破裂等严重情况,因此,遵循肿瘤手术原则,切除肿瘤及部分小肠、并将扭转的小肠复位,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后患者交由主管医生继续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小肠间质瘤(高危险度)。
由于患者不是自己主管的病人,也就没有再留意后续治疗的情况,以为这不过是众多帮忙急救手术中的又一例而已。
术后病理报告
大约一年后的一天,几个病人家属突然在办公室拦住了我,其中一位女士说是我给她爱人做的手术、现在患者腹痛剧烈,但没人管病人。
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指责、也从未想到过自己在工作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形,面对这一群突如其来的陌生人,一时之间,我有些茫然,实在记不起这是自己主管的哪一位患者,急忙询问究竟是哪一位病人,几位家属你一言我一语的描述中,提起之前半夜急诊手术、但不是我治疗组所管病人的事情,我才回忆起来就是这位小肠巨大间质瘤的患者。
家属说,目前医生诊断肿瘤出现了腹腔广泛转移,已无法手术、只能药物治疗,原外科的主管医生介绍去内科治疗,但患者腹痛剧烈、难以忍受,内科医生让回来外科,可是,无论内科、还是外科,都没有医生收治,也许是巧合,焦急之中的家属,拦住了我这个当年值班、半夜帮忙救急做手术的医生。
了解到是这种情况,救人要紧,容不得多虑,赶去检查患者,这次查体,患者腹部触诊再次出现了那种似有似无的不典型肌紧张,判断病人情况有异,立即将病人收住入院、以策安全。
进一步检查发现,肿瘤不仅已出现了腹腔广泛转移、而且伴有肿瘤破裂,患者的腹痛,就是肿瘤破裂出血所导致。
在这期间,也知晓了患者上次手术后治疗的情况:由于间质瘤靶向治疗药物价格昂贵,而且不在农合报销目录中,家属购买、患者服用了印度产的仿药(很像电影《药神》的情节吧),然而,可怕的是,家属也不能确定买回来的是否真是印度的仿药。
患者已有肿瘤破裂、腹腔内出血情况,靶向药物暂时是不能使用了,经过输血等治疗后,病人生命体征暂时平稳,但是腹痛情况依然未能缓解。
面对这种情况,治疗方法有两个选择:
1、继续输血、止血治疗,观察病情变化,如治疗有效、出血会慢慢停止,如出血继续加重,则考虑手术治疗,也有可能发生大出血、失去手术机会;
2、直接手术治疗,由于肿瘤已无法根治、只能做姑息肿瘤切除手术,但是能解决肿瘤破裂出血、腹痛情况,可是手术的风险依然很大。
已在内科、外科经历了数次来回奔波就诊的病人和家属,疲惫、紧张、焦虑中,得知还有再次手术的机会,几乎没有什么犹豫,选择了手术治疗方案。
二次手术前CT示腹腔内多发转移灶(红箭头为破裂病灶、*箭头为其他转移病灶)
二次术中见:腹腔内遍布多发的转移肿瘤,直径约0.5~10cm不等,其中位于肝下的转移瘤破裂出血,周围大量血凝块、腹腔内大量积血。术中将可见转移肿瘤尽可能切除,做了姑息性减瘤术。
虽然是二次手术,由于是姑息性的减瘤,手术很顺利地完成了,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手术后,患者相继出现了肾衰、呼衰、心衰等多脏器衰竭的严重并发症,而且,就在患者病情最危险、抢救最紧张的时候,家属找到我,说想放弃治疗。
虽然内心五味杂陈,我还是给家属们仔细分析:
患者病情现在虽然很重,但是从治疗的情况来看,救过来的希望很大,再坚持几天就应该可以见到确切的效果,假如患者的情况确实不好,我会提前告知家属;
但是,毕竟患者病情已是恶性肿瘤广泛转移,即使抢救过来,术后肿瘤治疗的花费、患者生存期的长短也都是现实的问题,如果是因为这些原因而放弃治疗,那么,尊重家属的选择。
二次术后的病理报告
最终,家属没有放弃、选择了继续治疗,而患者,也终于被抢救了回来。
出院时,患者恢复得很不错,评估体力状况能接受继续的治疗,所以,将后续治疗的有关事项做了细致的安排。
那时,靶向药物还有赠药项目,由于患者之前已经有过一线靶向药物治疗的经历(虽然不能确定自购印度药物的真假),这样,就具备条件、可以申请价格相对便宜很多的二线靶向药物进行后续的治疗,而且可以参加增药项目,这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种救命的途径。
第二次手术后的这几年,洪先生在进行日常农活的同时、坚持药物治疗,医院找我进行复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去年底洪先生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来就诊,同时又做了一次复查,也未发现明显异常。
每次洪先生和家属看到这样的检查结果,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也都会说“加油,老洪”。
CT显示胆囊结石(*箭头)、腹腔未见明显异常
然而,今年疫情解封之后,洪先生来院复查,却发现在肝脏、腹腔内再次出现了多发的转移,好在,这次没有再出现肿瘤破裂出血等急症情况,还有时间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调整。
疫情解封之后复查的CT显示肝脏、腹腔内多发转移灶(*箭头)
回顾这4年来洪先生的治疗历程,当初半夜急救的完全陌生的患者,已成为了熟悉的老病患,其中,从初次的急诊手术、到二次手术、再到多脏衰抢救、以及家属犹豫是否放弃治疗,在患者每一个生死的关键时刻,作为医生,自己都幸运的没有出现治疗决策的失误,每次也都帮助患者转危为安,然而,这次患者的病情虽然不是急症,但是,病情要比之前更加复杂、治疗难度更大,希望这次治疗的选择能继续帮到患者。
与电影《药神》中的情节相比,现实中,患者家人面对的不仅是高昂的药价,还要面对无奈去购买的印度仿药却又不知药物是真是假的困境;患者肿瘤广泛转移时,家属要面对是否继续治疗的艰难选择;患者病情最危重时,家属是否放弃的无助的犹豫;这个真实的故事里,亲情与爱,在现实、经济重压下每一次痛苦的抉择,都要比电影真实的太多、残忍的太多。
你无法知道这些痛苦而残酷的选择,会在哪一个时刻把人们心中的亲情、爱、善良击垮或消磨殆尽,会让人从此在内心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而不得解脱、甚至就此扭曲,因此,对于义与利的冲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评判,是直接、容易而且讨好的,但是,寻找背后深层次原因、揭示问题的本质,也许,才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基石。
作为医生,在工作中难免会见到类似的情形,在告诫自己尽量避免做道德评判的同时,经常又会有似乎时空错位的感觉。
这种人类亲情的抉择冲突,古已有之,例如曾获戛纳金棕榈奖的日本电影《楢山节考》,还有我国民间流传的“砖打墓”、“自死窑”、“瓦罐坟”的传说,反映的都是在生产力落后、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和地区,出现的人类悲剧。
曾获戛纳金棕榈奖的日本电影《楢山节考》(图片来自网络)
影视剧中“砖打墓”、“自死窑”、“瓦罐坟”的情节(图片来自网络)
而在发达如今的时代,出现表象不同、而本质类似的情形,你认为,又会是怎样的缘由呢…………
不同类型的晚期胃癌救治病例
1、胃癌腹膜广泛转移,依然有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2、将少见高恶性度的不可切除胃癌成功R0切除,了结20年前的一桩心事
3、胃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手术之外还需要什么?
跨界疑难手术治疗病例
1、时尚女郎战胜宫颈癌、膀胱癌,再次自信地笑对生活
2、肾癌术后多发转移,一个普外医生的治疗选择(三)
3、那些下腔静脉周围的腹膜后肿瘤(一):极其罕见的肾上腺皮质癌?
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病例
晚期直肠癌患者,手术时,居然找不到直肠的病灶?!
巨大间质瘤手术治疗病例
比电影《药神》更残酷的现实版本(一)
普外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