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俗称缺钙,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进而导致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冬春季多见。
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因素
孕母维生素D缺乏、早产、双胎儿或多胎儿、低出生体重儿、体弱儿等。佝偻病的常见病因
1.日照不足2.维生素D摄入不足3.生长过快4.疾病因素(肝胆、胃肠道慢性疾病)5.药物影响(长期应用抗惊厥药、糖皮质激素)小儿佝偻病常见症状
早期症状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浅、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而致枕部秃发(即枕秃)。以上症状只能提示家长孩子有佝偻病的可能,医院进一步的检查,切不可随便给孩子补充大剂量的维生素D,以防止维生素D中*。特征性表现
佝偻病患儿最主要的变化是骨骼病变所出现的症状。主要特征有:乒乓颅、方颅、囟门闭合延迟、肋骨串珠、肋缘外翻、鸡胸、漏斗胸、手足镯、“X”形腿、“O”形腿等。此外孩子出牙也会延迟,且容易发生蛀牙。预防佝偻病小窍门
1.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准妈妈乳母要注意营养、日照、多吃含钙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海带、紫菜、虾皮等;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比例适当的婴儿辅助食物。2.多晒太阳:婴幼儿应尽早接触阳光,只要户外气温在18℃以上,风不太大时就抱婴儿到户外晒太阳,尽量暴露头面部、手足、臀部等,但要避免眼睛直晒,每次时间可由短时间逐渐延长到20-30分钟,每天晒太阳时间在2小时左右,晒太阳的时间随季节而异,夏季易在上午10点前及下午4点后,冬春季节可在中午前后(注意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3.补充维生素D:母乳喂养或者人工喂养的婴幼儿,都应在生后1月左右开始给予补充维生素D每日IU。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2周即应补充维生素D每日-IU,3个月后改为每日IU,一般2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不易再发生佝偻病,也无须再补充维生素D进行预防。佝偻病患儿的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可用维生素D和钙制剂治疗,每月复查1次,直到治愈为止。宝宝的健康成长,我们一起来守护!
文:陈丽霞(新生儿病区)
图:王卫国(新生儿病区)
审核:薛东生
编辑:宋歌(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