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张蔚一样,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了基金投资热潮中。
Mob研究院数据显示,00年新增基民中,18-4岁群体占比达60%,90后成为新基民主力*。
这些新基民年轻化趋势明显,他们乐于跟着各种社交网站的“高手”操作,在“大跌大加,小跌小加,越跌越加”的网络炒基格言指导下,轻仓玩成重仓。当近期市场整体回调之后,很多盲目进场的年轻人,在资本市场遭遇了“社会的*打”。
从贪婪到恐惧一开始,张蔚只投了块进场,想试试水。但是短短几天,收益还不错,“后来我就变得有点贪婪了,便开始不断往里加”。张蔚买了6只基金,包括易方达蓝筹、景顺长城、招商中证白酒指数等网红基金。最近震荡较大,尤其白酒板块,连日大跌,他买的白酒基金也亏了,几天前,他索性将招商中证白酒转换成其他基金了。入场不到一个月,张蔚已经有了自己的投资心得:越跌越买,追跌杀涨;选小瑜哥(UP主)偶像(张坤)最靠谱;以后再买基金就看哪个基金经理头发少,就疯狂买;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没卖出去,是谁的还说不定……到1月的最后一天,张蔚的基金账户的总收益,早已变成负的。“坚持价值投资,不急一时。”他说,虽然自己也不太懂什么是价值投资,但感觉这样说能掩饰自己内心的忐忑。实际上,他心里也没底,“自从买了基金,每天活得跌宕起伏。”与张蔚不同,刘健是受身边人影响而开始买基金的。去年10月,同事们在谈论基金,8岁的刘健也有点闲钱,就试着买了点,然后越来越多,到目前已经投进去7万多。他说:“总体上还有一点正收益,但是没落袋,都不好说。我比较盲目地乐观,也抱着长期玩的想法,但是每天还是有情绪影响。”刘健买的基金,除了网传的“四大金刚”——科技、*工、新能源、医药,还有纯白酒基金。“我这是不是有点魔怔了,都整的是些胖头鱼。”这些天,买的基金表现都不太好,他似乎也有点自我怀疑了。在股吧里“抄作业”年出生的马宥,基金账户的本金已经超过了10万元。马宥最早接触基金是在上大学的时候,看见支付宝页面有推荐的基金,就放进去几千块。那时候,他也没有太重视,几个月都不会去看一眼,但最后还赚了一些。“要是那时候亏了,估计也就跟基金无缘了。”年1月,马宥开始正式投资基金。“那时候就买了万多,刚开始玩比较稳重,买的混合型基金比较多。”00年春节后,股市跳水,他逐渐加到了6万,再往后越加越多,买的基金也不再是混合型的。现在,他持仓最重的是科技类,医疗类和*工类也都买了,还有比较火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去年行情好,他买的基金基本都有不错的收益,收益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万。马宥没有刻意去学习基金方面的知识,平时通过看一些新闻和分析做判断。当然,也有“抄作业”的时候,*工基金就是抄来的。“从股吧里面找一些持仓跟我比较像的,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