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lAbdominalHernia
腹内疝,是指腹脏器离开原来的位置通过腹腔一个正常或异常的孔道或间隙,进入另外一个空隙内,而形成腹内疝。
该病发病率小于1%,为疝源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约占肠梗阻原因的5.8%。
腹內疝没有明确的特异性临床特征,可表现为间断性或轻度腹痛,也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
患者李某某,既往有胃手术史近四年,左上腹痛一天入院,突发腹痛加重,无法平卧,急行腹部CT检查,考虑肠扭转。急诊腹腔镜下探查,明确腹内疝,予以肠管复位系膜裂孔关闭。
由于腹腔内存在有孔隙,故可形成内疝的疝环,这是腹内疝形成的基础。疝环可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常见的先天性疝环包括以下腹腔内的结构:winslow孔(网膜孔)、肠系膜裂孔、后腹膜隐窝等,后天性多由手术、创伤、炎症等所致。此外,还有留置的T管与腹壁隙、造口肠管与腹壁隙等。疝内容物通常以肠管为主,尤其是小肠。
后天性腹内疝。由医源性创伤、外伤及炎症等各种原因导致腹膜及肠系膜内有异常空隙;或者腹腔脏器及组织有病理性缺损、移位、粘连等,改变了正常解剖结构,产生一些新的空隙,增加了腹腔脏器和组织的活动空间。当腹腔内压力增高时,如如咳嗽、便秘、妊娠、剧烈活动等,小肠、大网膜、横结肠及乙状结肠等一些活动范围较大的腹腔脏器,可被挤入孔隙內,从而形成腹内疝。其中,以外科术后并发较多。后天性腹疝主要包括肠系膜裂孔疝、吻合口后间隙疝、部分盲肠周围疝及乙状结肠周围疝等。
哪些人易患腹內疝?
1.腹、盆腔手术后患者。
2.腹膜炎患者。
腹内疝在术前诊断较难诊断,尤其是闭袢性肠梗阻,易发生绞窄(表现为剧烈腹痛),甚至肠缺血坏死,后果严重,致死率超过75%,因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十分重要。
并发症大量肠系膜或肠管疝入孔隙不能自行复位,即可并发肠绞窄。此时肠腔内容物的通过及肠壁血液循环均发生障碍。病人肠胀气明显,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严重的腹膜炎和*血症表现,当肠坏死时,中*性休克更为明显。
出发!认识更多少见疝以上视频涉及手术肠管内容,非专业人士谨慎打开
END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