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泉基金投资箴言:“用户买的从来就不是技术,也不是硬件,用户买的是好用的产品。”——段永平
——静水泉基金研究中心
今日头条
1、联合国秘书长警告可能出现对疫苗产生耐药性的新冠病*突变。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警告称,如果感染在贫困国家积极传播,那么可能出现对疫苗有耐药性的新冠病*突变。
2、央行:以适度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总体来看,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策坚持稳字当头,体现了前瞻性、主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3%。信贷结构持续优化,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3%和40.9%。贷款利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3月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较上年同期下降0.1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6.88,较上年末升值2.15%。
报告认为,稳健的货币*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货币*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健全现代货币*策框架,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证券日报)
疫情追踪
1、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3.8万例。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5月12日6时30分左右,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例,累计死亡病例例。与前一日6时30分数据相比,美国新增确诊病例例,新增死亡病例例。(海外网)
行业
1、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去年以20年来最快速度增长,未来2年将继续增加。路透社5月11日消息,国际能源署(IEA)周二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带动下,可再生能源去年以20年来最快速度增长,未来2年将继续增加。报告称,即便因新冠疫情影响而出现供应链中断及建设推迟问题,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增加45%至吉瓦,创年以来最大增幅。报告指出,中国占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50%,今年和明年将分别占到45%及58%。IEA在可再生能源市场展望报告中指出,全球来看,今年预估将增加约吉瓦的装机容量,年则料增加近吉瓦。
2、任泽平:放开生育刻不容缓。任泽平5月11日表示,七普数据表明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加速到来,放开生育刻不容缓,实在不行先放开三胎,加快构建生育支撑体系,让生得起养得起。任泽平建议,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策;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大力提升0-3岁入托率从目前的4%提升至40%;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加强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加大教育医疗投入,降低抚养直接成本等。
3、教育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本实现预期目标。教育部联合卫生健康委开展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29个省份年近视率较年有不同程度下降。受疫情影响,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年有小幅上升,但与年相比仍有下降,基本实现预期防控目标。
4、央行:全球通胀水平可能继续升温。央行发布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策执行报告:全球经济回暖拉动大宗商品和原材料需求走高,加上流动性环境极度宽裕,国际大宗商品如铁矿石、铜、原油、大豆等产品价格上涨较快。叠加去年低基数效应,未来一段时间全球通胀指标的同比读数可能会普遍趋于抬升,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
央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央行发布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策执行报告称,综合研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我国在去年应对疫情时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策,没有搞大水漫灌,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保持了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当然,需对大宗商品涨价给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保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