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扭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论著新生儿四肢躯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
TUhjnbcbe - 2022/3/15 17:56:00

点击上方蓝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选择
  目的 总结新生儿四肢/躯干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临床诊治情况及转归。


  方法 回顾性纳入年3月至年3月首都医科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7例新生儿四肢/躯干DVT患儿。总结患儿临床诊治情况和转归。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秩和检验比较抗凝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差异。


  结果 7例DVT新生儿中男婴6例;足月儿5例;胎龄为(37.9±2.5)周,出生体重为(±)g,入院中位日龄2.0d,确诊中位日龄为3.0d。7例DVT患儿中除1例左股总静脉血栓患儿有患侧肢体肿胀外,其余病例均为入院后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7例DVT患儿中6例接受肝素抗凝治疗,分别为门静脉血栓4例、下腔静脉及肾静脉血栓1例和左股总静脉血栓1例,肝素治疗疗程中位时间为8.5d(1.8~28.8d),其中5例经随访和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血栓消失,另外1例血栓明显缩小但始终存在;6例患儿治疗后血小板计数[(.5±.9)×/L与(.5±.2)×/L,t=-5.,P=0.]和抗凝血酶Ⅲ水平[(67.08±28.87)%与(46.05±12.60)%,Z=-2.,P=0.]较治疗前升高,D-二聚体下降[0.mg/L(0.~0.mg/L)与2.mg/L(0.~14.mg/L),Z=-2.,P=0.],均无肝素相关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1例陈旧下腔静脉血栓患儿,未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经随访发现诊断d后血栓消失。


  结论 四肢/躯干DVT在新生儿期可无特异性表现,对于血栓较大或D-二聚体明显升高者,建议应用肝素抗凝治疗至血栓消失,疗程的个体差异大,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DVT总体预后良好。

静脉血栓形成;四肢;躯干;肝素;治疗结果;婴儿,新生

基金项目:医院管理局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儿科专项创新推广项目(XTCX816)

往期推荐

1、新生儿期发病的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2、多学科联合诊治胎儿肠扭转两例3、床旁即时超声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新进展

优秀病例征集中,10月31日投稿截止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著新生儿四肢躯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