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扭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肠道气囊肿病
TUhjnbcbe - 2022/5/9 14:50:00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好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51.html
肠道气囊肿病是一少见疾病,年由Mayer首次命名此病,以大、小肠黏膜下或浆膜下存有众多气体囊肿为其主要病理特点,有时在肠系膜、腹膜以及肝状韧带也有类似病变。有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可起源于肠道本身疾病,或由肠外或全身疾病导致肠壁病变而成,或继发于肺部疾患。有关其病因学说很多,诸如机械学说、细菌学说、营养学说和化学学说等,以赞同机械学说占多数,气体可通过肺脏、创伤、肠黏膜破损、肠道吻合口、肠腔压力增加或肠蠕动增强等途径进入肠壁,如在肠梗阻时气体被压入受损的肠黏膜。气囊肿病的囊泡内气体约含H,50%以上,不少实验证实细菌代谢时产生大量H+。Gillon的实验结果支持了细菌学说。在营养不良或摄人引起肠腔内乳酸增高的食物,或因CO2代谢障碍、肠腔内的酸性环境有利于细菌发酵而产生大量气体,或因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致使气体进入肠黏膜,且肠壁淋巴循环减慢,影响肠黏膜的气体吸收。幼儿可因双糖酶缺乏,糖类在肠腔内发酵产气而致病。确切的原因仍不清楚。巨检见病变肠段充血水肿,肠壁增厚,触之如海绵状,扪压有捻发音。如气囊位于浆膜下,多靠近肠系膜侧,有时肠系膜也可聚集大量小气囊泡。肠壁断面呈蜂窝状,囊泡内气体有一定的张力。肠段病变可长自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气囊数可以是单个或成簇。镜检见气囊肿处主要表现有异物性炎症反应,囊壁无内皮细胞覆盖,提示它不是肠壁内扩张的淋巴管。囊壁浸润有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异物巨细胞等,也可见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间皮细胞和浆细胞。各气囊互不相通,其分支与黏膜下血管和淋巴管的走向一致,淋巴管内无气体。气囊消失后,局部呈纤维化改变。肠道气囊肿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气囊肿病少见,病变多位左半结肠;继发性占85%,多位于空肠、回盲部和右半结肠,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如AIDS,移植术后,淋巴瘤,结缔组织疾病,白血病以及化疗后;也常见于溃疡病合并幽门梗阻、慢性肠梗阻、肠憩室病、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一般来说,婴幼儿以继发性和急性发作型多见,少数急性发作型者常伴有假膜性肠炎。本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困难,多数是在剖腹时才被发现的。临床表现与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继发因素有关。凡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长期主诉腹部不适,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本病的可能性。一般患者有腹部不适或隐痛。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或腹泻。如病变位于末端回肠或结肠,患者可有腹泻、排黏液样便、吸收不良和排气过多等,如肠黏膜充血水肿严重者可出现便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约3%,有肠扭转、肠套叠、气腹、出血和穿孔等。主要诊断方法是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片对诊断很有帮助,可见肠管边缘有多个透亮的气囊影。胃肠钡餐检查或钡剂灌肠可见气囊隆起所致的充盈缺损。肝间肠袢气影的Chilaidili征有一定的价值,CT扫描可显示肠壁黏膜下或浆膜下多个气囊泡,正确率很高。纤维结肠镜检查对黏膜下囊肿的检出有帮助,黏膜面有多个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由于本病多属继发性,应首先处理其原发病。多数患者无症状,故不需任何处理。一旦出现并发症,诸如肠梗阻、出血、穿孔等,给予相应手术治疗。凡患者有气腹而无腹膜炎征象时暂予严密观察。给予高流量、高浓度(高压)氧吸入或进入高压氧舱治疗,可缓解症状。部分学者认为可以考虑内镜下治疗,如用穿刺针抽取气体、活检夹破囊壁排气以及囊壁套扎等,但应用价值有限。如伴有肠腔内容物滞留和细菌感染,抗菌治疗可能有效。袖手天涯wc

1
查看完整版本: 肠道气囊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