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扭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水禽呼肠孤病毒的防控
TUhjnbcbe - 2022/5/11 16:27:00
如何食疗白癜风 http://www.xjkqzjw.com/m/
单德干瑞普生物专家

01

发展史

年南非首次发现番鸭呼肠孤病*感染。

年Makinson确定番鸭感染呼肠孤病*。

年广州、福建、浙江番鸭出现类似症状疾病。

年*瑜报道福州半番鸭发生呼肠孤病。

年程安春报道川黔家鸭呼肠孤病。

年陈少莺、*瑜报道福建、广东、浙江番鸭、半番鸭、麻鸭新型呼肠孤。

年苏敬良报道樱桃谷鸭新型呼肠孤病。

年呼肠孤病*在各品种水禽上均可感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02

病原学

呼肠孤病*是20世纪60年代初从人和动物的呼吸道或肠道中分离出具分节段的双链RNA基因组的一类病*,当时对其分类及致病原理等不清楚,所以称它为呼吸道(R)、肠道(E)、孤儿(O)病*,简称呼肠孤病*(respiratoryentericorphanvirus,REOV”)。呼肠孤病*的宿主谱极广,能使人、畜、禽、水生生物、昆虫、植物等致病,其中引起畜禽致病的呼肠孤病*成员有:轮状病*、羊蓝舌病病*、非洲马瘟病病*、禽呼肠孤病*等,其中禽呼肠孤病*又分为鸡呼肠孤病*和水禽呼肠孤病*。

水禽呼肠孤病*分为番鸭呼肠孤病*和鸭新型呼肠孤病*。根据呼肠孤病*主要基因序列进化树分析,呼肠孤病*可分为基因1型呼肠孤病*和基因2型呼肠孤病*,两个基因型病*不但基因序列差异大(约60-70%相似性),而且侵染对象及引发的临诊症状及病变差异很大。番鸭呼肠孤病*属于基因1型,只侵害7-35日龄雏番鸭,引起雏番鸭“花肝病”或“肝白点病”,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10%-60%,该病*也可引起鹅出现类似雏番鸭“肝白点病”的病变。鸭新型呼肠孤病*属于基因2型,其对不同水禽均构成危害,既可导致番鸭、半番鸭和鹅发生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也可导致樱桃谷鸭和麻鸭发生鸭脾坏死病。

禽呼肠弧病*是无囊膜的分节段、双股RNA病*。病*粒子具有双层核衣壳,20面对称体,完整的病*离子直径约为70-80nm。

禽呼肠孤病*对热有抵抗力,能耐受60℃、8-10h,56℃、22-24h,37℃、15-16周,22℃、48-51周,4℃、3年以上,-20℃、4年以上,-63℃、10年以上。半纯化病*于60℃、5h条件下尚不能完全灭活。MgCl2能增强病*对热的稳定性,但浓度太大反而促进其灭活。

禽呼肠孤病*对乙醚不敏感,对氯仿轻度敏感,对pH3有抵抗力,室温下过氧化氢作用1h不能使其灭活;2%甲醛在低温(4℃)下无效。对2%来苏水、3%福尔马林等有抵抗力。70%乙醇、0.5%有机碘、0.25%瑞普力盾可灭活病*。

03

流行病学

01

鸭新型呼肠孤病*

鸭新型呼肠孤病*病是由一种有别于番鸭呼肠孤病*的新型鸭源病*引起的,可引起番鸭、半番鸭、麻鸭和北京鸭、鹅等水禽发病,临床上表现为肝脏不规则块状或斑状坏死、出血性混杂、法氏囊出血以及脾脏不同程度坏死为特征的新疫病,命名为“新肝病”或“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各品种鸭均可发生,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日龄为5-25日龄,大部分在5-10日龄发病;病程5-7天,发病率5%-15%、病死率2%-13%,感染日龄越小或并发其它疫病时,发病率和病死率会更高。

02

番鸭呼肠孤病*

番鸭呼肠孤病*病(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引起的番鸭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传染病、临床上以软脚、腹泻、生长障碍为主要症状,以肝、脾表面坏死、纤维素性心包炎为主要病变,主要感染番鸭、半番鸭、鹅,发病日龄以10-30天居多,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病鸭耐过后成为僵鸭。

04

流行现状

新型鸭呼肠孤病*SigmaC基因同源性在92.7%-99.9%之间,与经典呼肠孤同源性在59.9-65.6%。

经典番鸭呼肠孤病*流行株与YB的番鸭活疫苗*株CA株同源性在86.6%-90.2%。

05

发病机理

01

肠道菌群

对3日龄健康雏鸭接种NDRV分离*株和注射无菌溶液以比较雏鸭盲肠内的微生物菌群情况,结果显示,接种NDRV分离株的试验组雏鸭肠道细菌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尤其是瘤胃球菌科和毛螺旋菌科的细菌显著减少,而志贺氏杆菌明显增多。所以番鸭感染NDRV可导致肠道菌群改变,包括益生菌净损失与致病菌代偿性扩张,这些结果为NDRV的潜在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02

免疫抑制

机体感染呼肠孤病*后,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和腔上囊中的淋巴细胞不仅坏死,而且发生凋亡,表明呼肠孤病*可引起淋巴细胞大量丢失、数量减少和免疫功能的降低,这不但直接影响到细胞免疫应答,而且还使体液免疫受到影响,造成机体免疫机能低下。

03

σC蛋白

目前认为呼肠孤病*σC蛋白在病*致病机制上具有多重功能,且该蛋白是NDRV唯一能与宿主细胞吸附的蛋白,为病*入侵细胞提供前提条件。

06

临床症状

在我国,呼肠孤病*感染引起水禽的临床表现因品种及日龄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差异,潜伏期多为3-10天,以眼睛分泌物增多、软脚、排白色稀粪和耐过后生长发育明显迟缓为多见。

番鸭、半番鸭感染番呼肠孤病*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拥挤成群,鸣叫,少食或不食,少饮,羽毛蓬松且无光泽,眼分泌物增多,全身乏力,脚软,呼吸急促,下白痢、绿痢,喜蹲伏,死前以头部触地,部分病禽头向后扭转,头颈无力下垂。病程两周龄以内患病禽能耐过的很少,病禽耐过后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鸭,影响养殖效益。

新型呼肠孤病*主要引起6-25日龄番鸭、半番鸭、肉鸭的发病,其中以7日龄居多,病程5-7天,该病发病率为5%-32.5%,病死率4%-20%。患病耐过鸭出现明显生长发育迟缓,且导致免疫抑制,极易诱发细菌(如鸭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菌)严重的继发感染。

鹅呼肠孤病*病分新型呼肠孤病*和经典呼肠孤病*,各周期均有发病,10-28日龄多发,发病率为10%-50%不等,瘫痪、运动障碍。发病鹅易诱发细菌(如大肠杆菌、支原体)继发感染;产蛋期感染,产蛋率下降3%左右并波动。

大多数成年水禽感染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也有部分禽群出现产蛋率下降并且持续性波动。

07

病理变化

01

番鸭呼肠孤病*病

该病主要发生于雏番鸭和半番鸭。剖检呼肠孤病*感染的病死番鸭或半番鸭可见肝、脾、肾、法氏囊、腺胃、肠黏膜下层等组织局灶性坏死,其中以肝、脾脏病变最为严重,表现为肝脏肿大、出血呈淡褐红色,质脆,表面及实质有大量肉眼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或坏死灶。

02

鹅呼肠孤病*病

鹅呼肠孤病*病主要分为两种基因型:以肝、脾坏死为主要症状的基因1型和以肝脏出血、坏死为主要症状的基因2型。

剖检病鹅肝脏肿大,表面有大量白色坏死点;脾脏稍肿大、变形,有白色坏死点;胰腺出血,有白色的针尖样坏死点;消化道肿胀,表面呈灰白色;肾脏肿大,呈“花斑样”。

03

新型呼肠孤病*病

该病型主要发生于北京鸭,其特征性病变为脾脏表面有出血斑或坏死灶,脾脏病变随病程的发展而变得更加明显,后期主要脾脏坏死、变硬和萎缩。部分雏鸭可见肝脏肿大、表面出现*白色坏死点,法氏囊出血,并伴有胸腺肿大。

08

诊断

01

临床诊断

临床上,根据发病禽群的日龄、临床症状,以及剖检时肝脏、脾脏等脏器的特征性病变可作出初步的诊断,确诊则需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或其他实验室诊断。

02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可通过RT-PCR、荧光定量PCR、血清学、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方法进行监测。

03

鉴别诊断

巴氏杆菌:都有肝脏白色坏死点,但巴氏杆菌病在青年鸭、产蛋鸭上多发,剖检可见心冠脂肪出血。

沙门氏菌:肝脏、肠壁都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但沙门氏菌感染的肝脏多呈古铜色、肠道糠麸样坏死。

浆膜炎:都有心包炎,但浆膜炎还有气囊炎、肝周炎。

霉菌*素中*:都会引起肝脾的坏死,但霉菌*素中*的肝脏质硬、并伴有腹水。

09

防控措施

01

生物安全

首先不从疫区种禽场引进雏禽,孵化设备、环境要定期消*,种蛋入孵前用瑞普力盾水溶液ppm洗涤消*。

呼肠孤病*无囊膜、具有极强的水平传播能力,且可垂直传播,并对体外消*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鉴于以上特性,在现代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要完全消除病*感染比较困难。淘汰感染禽群后,对禽舍进行彻底清洗消*可防止致病性病*感染下一批雏禽。使用商品消*剂前要对其有效性进行检测。5%火碱溶液、0.25%瑞普力盾可有效地灭活病*。

02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提升家禽自身机体抵抗力。确保合适的温度、密度,做好疾病预防、提高禽群的抗病能力。

03

防控方案

①种鸭、鹅、番鸭、半番:可以选择疫苗进行防疫。

种鸭:1日龄选用新型呼肠孤和经典呼肠孤二联活疫苗2羽份,60日龄新型呼肠孤和经典呼肠孤二联活疫苗3羽份,开产前2-4周使用呼肠孤灭活疫苗注射1ml进行预防。

商品番鸭、半番鸭、商品鹅:1日龄选用新型呼肠孤和经典呼肠孤二联活疫苗2羽份进行预防。

种鹅、种番鸭:1日龄选用新型呼肠孤和经典呼肠孤二联活疫苗2羽份,60日龄选用新型呼肠孤和经典呼肠孤二联活疫苗3羽份,开产前2-4周呼肠孤灭活疫苗1.2ml。

②肉鸭:可以选择含新型呼肠孤病*的抗体进行预防,1日龄注射0.8ml。

04

治疗方案

①新型呼肠孤:使用含新型呼肠孤病*的抗体紧急接种,每公斤体重1.5ml(最低1.5ml),抗体中添加康替优(只/10ml)+速倍林(8mg/kg体重)混合注射,注射后使用泛易平(-kg体重/ml)+肝肾宝(斤/ml)饮水,连用4-5天。

②经典呼肠孤:使用新型呼肠孤和经典呼肠孤二联活疫苗3-4羽份紧急接种,接种后使用使用泛易平(-kg体重/ml)+肝肾宝(斤/ml)饮水,连用4-5天。

技术审核丨邓晓辉

排版丨郭晶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禽呼肠孤病毒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