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街道丰山旁百年老店马天益堂出售祖传丰山脱力药,远近闻名。丰山脱力药原名“脱力草”,名气并不大。把“草”进一步配制成“药”,并打响牌子的,是草药第四代传人马宝芝。
清代道光年间(—),马宝芝的曾祖采集丰山上的野生药草,并在自己房前屋后种植少量草药作为药源,配制“脱力草抓药”,对劳累过度、手脚酸软、食欲不振、气虚乏力之症颇有疗效,加上售价低廉,受到群众欢迎。传到马宝芝父亲马月观手里时,原来的一个小小草药摊已发展成马天益堂药店。马月观去世后,因马宝芝年幼不能接班,药店停业。只由母亲月太制售脱力草作为副业,直到宝芝长大,继承父业。
马宝芝(—)幼读私塾,13岁到武原镇介寿堂药店学业,掌握了中药药性和炮制、配伍等方法。5年后回到丰山,恢复马天益堂药店。他在家中置设简易药柜,种植、采集并批购部分药材作原料,对祖传脱力草几经筛选,选定13味为方剂,组合为两张成方,定名“大脱力药”和“小脱力药”。大脱力药属气、血两补之滋补品,多在冬、春季出售;小脱力药以调理暑湿、治疗脱力症为主,多在夏、秋季出售。
马宝芝讲究药材质量,认真加工配方。他常以“用药如用兵,上柜要用心”、“药错一味,路错千里”等师授良言作戒。为防止假冒,在药包纸上打上“马天益堂”牌号和“药关生命,不可轻视”的戳记。药店门前有两株珠藤树,所以药包上还印有“货真价实,真不二价;坐西朝东,珠藤为记”的商标。丰山脱力药因为货真价实,药效明显,赢得信誉,名声逐渐远播。除海盐各地外,海宁、平湖、嘉兴以及上海、杭州等地常有前来采购者,上海的海盐帮酱园业还把丰山脱力药作为本帮职工的常备药。县内许多药店、百杂店、茶店也向马天益堂批销。夏季农忙之后,业务更为兴旺,门市日销达七八十包。
马宝芝还在药店坐堂门诊,主治疯症、*胆肝炎、疮疖、跌打损伤等。他诊治认真,配药精细,不用代药,悉用真品,兼有秘方。例如他治疯症,不会走路的,用银针点疯(滴药),贴上膏药,起泡后将*水挑穿,有热度的再服些煎药,两三次看过,就会走了。用中草药治*胆肝炎,也很灵验。所以慕名前来就医的络绎不绝。马宝芝治病只收药费,不收诊金,如遇贫苦病人,药费也不收。如有赊欠,过三五年不还,他断定系无力归还,便把账本当众烧掉,勾销欠账。
年,马天益堂被日*焚毁,马宝芝避难硖石。抗战胜利后,他回丰山重建药店,并延医逢期坐堂门诊。年,马宝芝加入秦北乡联合诊所,药店由其子主持,翌年秋改为公私合营。“大脱力药”至今仍在丰山药店配售。
马宝芝平时生活俭朴,常捏一杆旱烟管。业余爱钻研药书和种植中草药,养过鹿、龟等药用动物。他在当地颇有威信:附近茶店由于他的劝导,平时不准聚*;见有人打架,他总是出去劝阻,如有损伤,医药费由他负担,所以争执双方都听他的话,和解了事。他曾发起修建附近的迎驾桥,建造三郎庙前的凉亭,修铺东漾桥东面的石路。他还让出住宅大厅作课堂,捐助课桌椅,支持兴办私塾,使附近农家子弟都有入学机会。
马宝芝去世后,尚有远地病人坐船前来求医的,可见他的名声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