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爷前几天从城市搬回到农村居住了,为了联络感情,请客吃饭,之前和六爷一向不太对付的七爷也去参加了,席间,有些不愉快。
六爷在吃饭的时候感叹了一句,这松鼠鱼做的不地道,说之前他在城里吃到过一家苏帮菜特别地道,和几年前去南方吃到的特色菜一模一样,大家都没当回事,还调侃的说道:“有机会定要让六爷请客带大家去吃”。
可七爷坐不住了,说:“城里的菜那么好吃,你回农村干啥”?六爷没放在心上,回到:“人老了,还是想落叶归根呀”!
之后,七爷什么也没说,吃了饭,大家都回了家。
本以为这事过去了,可没成想第二天,原本对六爷热情的邻居们不再跟他打招呼,六爷一头雾水,就这样被冷处理了好几天。
心情郁闷的六爷出门散步,听到了七爷正在说他坏话,说的还是那天请客吃饭的事,这下他终于知道为什么之前热情的邻居突然变了态度,一时气愤不已,冲上去和七爷理论了起来,七爷自知理亏,也就没过多纠缠走了。
可自从这件事发生之后,六爷的人缘就更加不好了。
而且在城市生活惯了的六爷,经常关着大门,这就导致很多邻居更加误解他了,时间一长,更没有人愿意和他打交道了。
六爷实在是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之前他偶尔回来一次的时候,大家都很热情,他心里一直觉得这才是向往的生活,这次他定居了下来反而让他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好像被故乡排斥了。
在老家住了不到半年,六爷就又回到城里了。
他说再不想回来了,被亲人,还有小时候的这些邻居排斥的感觉,真的很难受。
六爷真的说到做到,再没有回来过,可每年还是会让他儿子给老家的亲人还有邻居们送礼,有些人收到礼品还说:“果真城里人就是小气”。
起先我不明白,这些人怎么这么奇怪,明明什么都没有付出,却白白得了好处,怎么还能理所当然的说别人不好?
后来我才懂,并不是这些人奇怪,而是因为人内心的复杂性。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复杂性,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观念的差异
这个观念有差异,并不是说生活在乡村就一定观念老旧,生活在城市就一定观念先进,而是说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大概率能比在乡村生活的人去的地方多。
走过的地方越多,见的人也就越多,思想就更开阔,城市流动人口多,每个人的到来,他的思想就大概率能影响到周围人,这样,城市生活的人遇到多种多样的思想交融,那观念也就更开阔。
我们在农村老家,天天打交道的也就是这些人,做的事每天也大差不差,就很容易思想受到局限,观念也就更僵硬。
所以,很多人城市的老人回家和乡村老人聊天的时候,经常聊不到一起,乡村的老人总觉得他们在显摆,自己有点自卑感,慢慢就不愿意相处了。
第二点:刻板印象
我表姐听说城里人都很小气,每次去她姑姑家的时候,看见小碗就觉得更加印证了城里人小气这话,尤其是他们吃水果,不是一整个,而要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好像为了防止人多吃一样,她不喜欢去她姑姑家,因为小碗饭让她吃不饱,小份水果让她觉得心里不舒服。
所以每次去完她姑姑家,回去后就要跟小伙伴们夸大其词的说:“城里人如何小气,各种各样的”。
可事实其实是生活在城里的人,体力劳动少,消耗能量不多,所以饭量小,况且他们两餐之间还要吃些小零食或者水果,而生活在乡村的人,体力劳动相对于城里人多一些,消耗能量大,且忙起来的时候根本不会在两餐之间吃东西,所以一顿他们就会吃的很饱,防止饿。
那他们去乡村做客,就容易被误解,是不是看不上自己家的饭菜,咋才吃这么点?误会就是这样产生的。
第三点:技术的落后,信息差
我要说技术的落后,会带来一些信息差,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胡说。
但事实是多数情况就是这样的,为什么乡村老人更容易受骗,就是没听过的技术,他们都会觉得高端。
但那些技术可能是已经被淘汰的,但乡村老人不知道,儿女又不在身边,没人科普,骗子们再拿出些假的报告和证明,那基本是没有骗不到的人。
这时候,有些城市的老人想阻止他们被骗,但乡村老人已经扎进去了,很难从漩涡里出来。
反而会让乡村老人觉得他们在阻止自己变得更健康,对他们好感也就没有了。
第四点: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全
我邻居,今年5岁,前段时间突然肚子疼,去村里的小镇所看,医生只当是普通的肚子疼,开了些药就让他回去了。
没成想他是肠扭转,那天晚上都没熬过去。
虽然农村的建设一直在发展,一年比一年好,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医疗,农村最多的就是小诊所,医院。
可能这算是一个短板,很多人生活在乡村的人就特别抗拒城市的人说,去医院不方便,小镇所只能看小病,大病就容易被耽搁。
每当这个话题被提起,乡村的老人就会带上一种愤怒,城里好你咋想在农村养老?
可这对于老人来说,算是致命的危险了。
启示录:
由此可见,老人若是在城里生活惯了,再突然回到农村养老,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医疗这个问题。
但农村风景好,空气好,多数人还是极为淳朴的。
常年的生活习惯很难改,老人们更是如此,与其长久相处,破坏自己在别人心里完美的形象,不如给双方都留下回忆美好的空间。
小伙伴,你怎么看呢?